公司在球墨铸铁管及铸件制造领域优势显著,产品产量大且市场覆盖范围广,出口众多国家和地区。该企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涉水领域,致力于从单一加工制造向涉水系统集成和智慧管网服务拓展,打造国际一流的涉水系统集成供应商和智慧管网专业服务提供商,担当水务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者的角色。
智能管件
智能管件作为管网智慧化建设的核心部件,与供水管网无缝连接。它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能够预制各类传感器,具备强大的状态感知和数据处理能力,可实现对管网供水运行状态的 24 小时实时监测、数据传输与分析,从而达到掌控全局的效果。在功能特点上,智能管件具有全口径规格覆盖的优势,能满足不同管径需求;连接方式丰富多样,便于安装;感知能力易于扩展,计量精度高,能精准获取管网信息;施工过程敏捷高效,成本较低;防护等级高,达到 IP68 标准,可靠性强;还具备自诊断故障报警功能,可及时发现并预警问题。在性能参数方面,其测量参数包含压力、流量、漏损探测、温度、定位等关键指标;管径覆盖全口径范围;工作压力与球墨铸铁管一致;供电电源兼容外部供电、内置大容量锂电、水流发电等多种方式;通讯方式灵活可配置,兼容 4G、LORA、NB - LOT 等常见通信模式,并且未来还可通过有线连接集中传输数据;壳体材质采用球墨铸铁,保障了管件的坚固耐用。
管网建设新模式
传统的管网建设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市政管网工程和管网智能化工程相互割裂。在设计环节,两者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准确度差;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二次开挖和管道切割开孔,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还加大了管网智能化建设的成本;而且项目建设零散度大,标准化程度低,使得管网智能化建设困难重重。与之对比,新的管网建设模式强调整体化设计、一体化施工、标准化接入和集成服务平台。在设计阶段,将市政管网和管网智慧化建设内容通盘考虑,综合规划管网监测点布局,从源头上提升建设效率和质量。施工时,智能管件随管道同步安装,避免了二次施工,减少了对施工进度和成本的影响。在接入方面,基于标准化的智能管件设备,制定统一的数据传输协议,实现了整体管网监控的标准化接入。新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实现了高效建设,通过一体化设计和施工,降低了建设难度,提高了稳定性;成本最优,减少了重复建设和后期维护成本;整体配套完善,构建了管网动态闭环实施标准体系;运维简便,依托智能管件搭建管网管理运维平台,便于管理和维护。
管网管理及运维平台
目前智能管网运营管理面临诸多挑战,数据接入困难,不同设备监测点和分期建设增加了数据整合难度;应用系统分离,涉及众多软、硬件厂商和第三方平台,协同工作复杂;行业普遍存在重管网建设、轻运营的现象,运营管理面临诸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新的管网管理及运维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实现了多种功能,实时监控功能可对管网的水量、水压、水质等关键参数以及人员、车辆位置轨迹进行实时监测;运营分析涵盖水力模型、漏损分析等,为管网运行提供数据支持;辅助决策功能在管网抢修、水质事故处理、供水调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急调度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此外,平台还具备管网基础管理功能,包括网络分析、数据转换、查询统计、编辑维护等;在运营管理方面,涵盖工程管理、管线管理、管网统计、关阀分析等;在运维管理方面,支持线路监控、巡检事件上报、工程现场管理、安全检查、抢维修下单和管理等。通过这些功能,管网管理及运维平台实现了对管网的全面、精细化管理,大幅降低建设成本,推动管网建设向一体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提升了管网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