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
项目背景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但随着环境监测任务日益繁重,传统监测模式面临挑战。XXX 省环境监测中心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分散管理导致应用困难,因此需构建高效的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预警系统,以实现数据规范化、统一化管理和应用。
建设目标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以数据为核心,构建一体化创新、智慧模式,实现业务协同化、监控一体化、资源共享化、决策智能化、信息透明化,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全方位智慧支持。
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平台架构与结构
平台架构融合多种网络,实现全面感知、数据融合分析、智能应用和辅助决策,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中心建设等。
平台结构图展示了各层级关系,涵盖感知层、数据传输网、数据支撑层和信息管理层。
解决方案(3721 解决方案)
一张图(“天空地” 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领导驾驶舱一张图统一展示关键指标,支持钻取详细内容。
一张图监测实现对各类污染源和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控展示。
一张图应急构建决策支持平台,包括智能化应急指挥中心、大气模拟预测和环境数据挖掘分析。
基于一张图的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采用多种监控手段保障安全。
两个中心
大数据中心统一数据源,形成环境管理一张图,为业务提供应用支撑,构建完整信息资源体系。
云计算中心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准确分析、及时预警和长效管理。
三个体系:包括标准和规范体系、安全及运维体系、组织及管理体系,为平台提供保障。
七大平台
环境政务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支撑行政管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信息化、现代化和智慧化。
环境监测管理平台利用多种技术对排污单位进行全程监督控制与管理,掌握污染源排放和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监察管理平台实现环境监察业务信息化,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率和管理水平。
环境风险防控平台实现环境应急综合性管理,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能力。
辅助决策支持平台运用先进技术建立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为决策提供支持。
环境监管平台收集和管理各类环境数据,为监管、治理等提供服务,包括多个监管系统。
公众服务平台通过多种系统提高政府政务及服务能力,方便公众参与和获取信息。
功能特点
业务特点
开启一证式管理,整合污染源管理要素,形成动态管理档案。
拓展数据应用,通过多维度统计优化决策管理。
增强预警预报,实现实时监控、快速响应和处置。
完善信息公开,通过服务大厅和 APP 搭建公众互动平台。
技术特点
技术新,依托物联网感知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业务处理数字化。
规范高,编制环保数据字典,建立清晰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分析透,对接多系统和数据,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资源共享。
功能实,打造 “七平台二中心”,涵盖数据、业务、服务、政务、分析、检索和消息中心等功能。
管理平台功能
环境质量监测对大气、水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展示监测点位、区域环境状况等信息。
动态数据热力图直观表现区域环境状况,支持多种数据展示形式。
评价模型利用 GIS 技术对环境质量进行评定,为污染治理提供支持。
感知终端结合多种监测设备,实现对环境的全面感知。
生态环境应用系统
自动监控系统
系统架构基于多种技术,保障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高效可靠。
建设内容包括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动态管控、数据质控与审核、信息发布系统及相关 APP。
系统特色有海量数据并发监管、智慧研判数据真实性、规范化数据修约审核、直观化数据发布和智慧化监管。
GIS 一张图系统
系统架构坚持数据、管理、服务、应用相分离,实现基础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共享。
建设内容包括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监控、执法管理、污染源企业监管一张图,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系统特点通过 GIS 一张图实现环境数据可视化分析和统计,提供信息交互查询和空间分析。
总量减排系统
系统架构围绕污染减排目标,整合多个管理系统,实现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双控制。
建设内容包括排污许可证管理、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排污权管理,推动减排监管体系建设。
系统特点实现全流程网上审批、提高管理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集成多数据于一体。
移动应用系统
建设内容涵盖移动办公、监测、数据中心、应急、执法、发布、审批和信访等功能,提高环保业务办理效率和质量。
系统特点包括分角色界面定制、移动端集成应用、业务办理便捷高效、打破时空限制。
刷卡排污总量计算系统
系统架构包括现场端、平台端和移动端,实现从浓度控制到浓度和总量双控制的转变。
建设内容为各端提供相应功能,有效掌握企业排污情况,为排污权交易等提供数据支撑。
大气污染防治监督检查随机抽查系统
系统架构为执法提供随机检查工具,实现监督检查流程化、信息化,保障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建设内容包括移动 PAD 抽查系统和后台支撑系统,提供多种抽查方式和数据支撑。
环境网格化管理系统
系统架构建立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环境监管执法全覆盖。
建设内容包括地理编码、监管巡查、受理、协同办公、考核评价、监管指挥和数据交换子系统,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环保云大数据平台
平台架构采用多层次、强解耦性体系,基于 Hadoop 体系提供数据服务和资源管理。
基础资源服务建设多种资源池和服务集群,实现资源动态拓展和共享。
信息资源服务依托多种技术提供数据管理和聚合中心,支持服务调用和创新应用。
云应用包括云搜索、疑似造假分析、溯源分析等功能,为环境管理提供多方面支持。
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系统
水环境质量
数据采集:通过水常规监测模块,包含多个子模块,实现对各类水数据的采集,支持查询、导入、编辑等操作。
数据审核:由多个审核子模块组成,对采集数据进行审核,可查询、退回或审核通过数据,并查看审核记录。
数据查询: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查询子模块,支持多种条件查询和导出功能。
报表分析:包含水质评价报告、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查询统计子模块,提供多种报表分析功能,支持查询、导出和配置。
基础信息:由基础信息和代码信息子模块组成,可对各类水相关基础信息进行管理,包括查询、添加、编辑、删除等操作。
GIS 专题图:通过地图系统或管理系统进入,功能参照相关模块,可直观展示水环境质量信息。
空气环境质量
数据采集:大气监测模块包括环境空气等子模块,实现数据采集相关功能,操作类似水环境质量数据采集。
数据审核:大气数据审核模块包含气、降水等子模块,审核流程与水环境质量数据审核相似。
数据查询:常规监测数据子模块可查询空气质量点位和城市均值,支持导出。
报表分析:空气质量分析综合子模块提供多种空气质量相关报表分析功能,操作类似水环境质量报表分析。
基础信息:测点信息和代码信息子模块可管理大气监测相关基础信息,操作类似水环境质量基础信息管理。
GIS 专题图:进入方式同水环境质量,功能参照相关模块,展示空气环境质量信息。
声环境质量
数据采集:常规监测数据模块包括区域环境噪声等子模块,实现声数据采集,操作与水环境质量数据采集有相似之处。
数据查询:噪声数据查询子模块支持多种声环境数据查询和导出,条件设置灵活。
报表分析: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环境噪声子模块提供相应报表分析功能,操作类似水环境质量报表分析。
基础信息:测点信息和代码信息子模块管理声环境监测基础信息,操作类似水环境质量基础信息管理。
GIS 专题图:进入和功能参照相关模块,展示声环境质量信息。
生态
报表分析:多个子模块提供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对比、监测结果等报表分析功能,支持查询和导出。
数据查询:包括生态数据查询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查询,支持条件查询和数据导入。
基础信息:可查询生态土地类型等基础信息。
GIS 专题图:进入方式同前,功能参照相关模块,展示生态环境质量信息。
近岸海域
数据采集:近岸海域监测模块包括环境监测质量等子模块,采集功能操作类似水环境质量数据采集。
数据审核:多个审核子模块对近岸海域数据进行审核,操作类似水环境质量数据审核。
报表分析:入海河流和直排海污染源查询统计子模块提供多种统计分析功能,操作类似水环境质量报表分析。
基础信息:基础信息和代码信息子模块管理近岸海域相关基础信息,操作类似水环境质量基础信息管理。
GIS 专题图:进入和功能参照相关模块,展示近岸海域信息。
污染源
基础信息:污染源基础信息管理等子模块可管理污染源相关基础信息,支持查询和导出。
GIS 专题图:进入后可查看污染源 GIS 专题图,功能参照相关模块。
环境统计
基础信息:多个子模块管理环境统计相关基础信息,操作类似污染源基础信息管理。
GIS 专题图:进入可查看环境统计 GIS 专题图,功能参照相关模块。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功能
权限管理:包括用户、角色、部门管理、角色授权和个人信息管理,实现对系统用户权限的精细控制。
数据管理:涵盖区县监测站、行政区管理和基础信息复制,确保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更新。
GIS 专题图操作
地图基本操作:提供放大、缩小、漫游、视图切换、全图、测量、定位、截图、标注、动态标绘、清空、全屏等功能,方便地图操作和信息查看。
各环境模块功能: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模块中,通过 GIS 专题图实现环境信息的直观展示和查询分析,辅助环境管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