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2018 年 12 月 29 日市委党校文件强调做好城市地下管网安全管理;2019 年 3 月 15 日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提出以 “绣花” 功夫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2019 年 8 月 29 日市住建局印发《广州市地下管线精细化管理专项方案》的通知,推动地下管线精细化管理工作。
工作目标
计划用三年时间健全管线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实现共建共享,构建全面、准确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借助 5G + 物联网等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线建设和运营维护管理水平;运用智能化技术深入科学管理市政管网系统,精准掌握地下管线安全状态,强化管道渗漏分析和爆管预报。
工作任务
加强竣工测量和管线信息更新和共享
健全管线规划报建与信息录入系统的联动机制,规划部门在核发许可证前核实测量委托手续,合格后将管线信息入库。建设单位对特定未竣工测量项目进行补测,包括 2018 - 19 年永久迁改管线、未竣工测量的雨水污水管线以及新建管线等。开展既有市政道路管线补测工作。制定地下综合管线与专业管线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定期进行数据共享,确保信息系统动态更新,同时依法处理违建管线工程。
加强管线智能化管理
打造智慧水务信息系统,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构建排水业务体系,利用大数据实现查询统计、分析预警等功能。推进供电、燃气管线智能化管理,开发电力管廊智能传感器及数据平台,试点应用并编制相关技术规范;通过物联网设备对燃气管道泄漏和腐蚀进行实时监测。研究多种技术在管线管理中的应用,如公安交警视频监控结合无人车、无人机与 5G 技术实时监控违建管线;借鉴地面平台建设地下管网三维可视化平台;利用光纤震动传感监测技术弥补人工巡线不足。加快智慧灯杆试点项目建设,形成 “广州模式”,并在全市适合区域推广 “四网融合”。
加强对管线安全隐患整治
全市针对给排水、燃气、电力管线制定隐患整改计划,督促权属单位落实整改措施,争取 5 - 10 年完成改造使用年限超 50 年、材质落后、漏损严重影响运行的给排水管网,以及超过使用年限、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城镇燃气管道。
XX市地下管线管理机制
政策文件支持
出台了《印发XX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迁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XX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地下管线管理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指导。
管理机构
“一办两中心” 发挥关键作用。XX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公室(“管线办”)于 2015 年成立,由市政府副市长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XX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中心在 2019 年 8 月 26 日正式挂牌成立,加挂在市道路扩建工程管理中心,承担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技术性、事务性工作。
管理体系
包含 “三机制”“两个库”“两平台”“一计划”。“三机制” 即建设协调机制、运行监督机制、市 区两级联动综合管理机制;“两个库” 指迁改方案评审专家库和管线信息数据库;“两平台” 是迁改方案评审平台和建设管理信息平台;“一计划” 为地下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各部分协同配合,保障地下管线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